“三伏天”啥时候结束?
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,到8月18日结束,一共30天。打破了近十年来“三伏40天”的纪录,成了“最受欢迎的三伏天”。2025年三伏天具体安排:初伏是7月20日到7月29日(10天),中伏是7月30日到8月8日(10天),末伏是8月9日到8月18日(10天)。三伏天的计算方式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来定的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点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,二者之间的时间则为中伏。
由于庚日每隔10天循环一次,因此初伏和末伏始终是10天,中伏则可能为10天或20天,所以三伏天总共可能为30天或40天。以2025年为例,夏至在6月21日,第三个庚日即7月20日(庚寅日)入伏,是近十年来最晚的入伏时间,因此初伏为7月20日至29日;中伏自7月30日(庚子日)至8月8日,共10天。立秋在8月7日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9日(庚戌日),末伏自此起至8月18日,末伏全在立秋后,呈现“秋包伏”气候。2025年三伏天仅有30天,为“短三伏”。不过,虽然时长比“长三伏”少了10天,暑热的威力依旧不容小觑。
今年“秋老虎”凶不凶?
立秋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凉快!8月7日立秋后,气温还将继续“作妖”,北方如果想收起凉席显然为时过早,末伏会一直持续到8月23日,这段时间历来都是一年里最闷热的。南方更要做好心理准备,湿热天气预计会持续到9月中旬。另外,还有“秋老虎”在后面等着。
今年的立秋有些特殊,要到下午1点51分才正式到来,属于典型的“晚立秋”。有句老话说:“晌午立了秋,热死耕田牛。”而且,今年立秋是闰六月十四,俗称“母秋”。农谚常说“公秋爽,母秋凶”,足见今年的“秋老虎”怕是要“厉害”许多。加上今年立秋属于“秋包伏”,立秋还没熬过末伏,这意味着最少还有10天的高温要扛。北方的凉爽天气,可能得等到八月下旬。
冷空气一到,早晚的天气就能明显感觉到凉快。不过,长江流域应当要到9月中旬才有秋意。副热带高压还在盘旋,意味着还得再熬上一个月的炎热天气。华南地区就更晚了,最快也得到10月初才能摆脱高温。不过偶尔会有台风造访,会有些许清凉,但大多数时间仍在湿热中煎熬。
结语:
温差太大总让人防不胜防!白天35℃,晚上降到25℃,一不小心就会感冒。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时要格外留意。早晚别忘加件薄外套,也别贪图凉快长时间吹空调。饮食上也要讲究,绿豆汤、莲子羹等夏季饮品依旧有用,但西瓜可以开始减少。今年天气极端,7月中诸多地区气温超40℃,8月可能持续高温。不过,秋高气爽的气候总算越来越近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