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的大部分城市夏季室内炎热但并不潮湿,应选择制冷模式。特别是在温度较高,例如将近40℃的高温天气下,开启除湿模式不但不能省电,反而会增加耗电量,而且降温太慢会影响舒适感。
要想健康吹空调,注意这8点
01
定期清洗空调
长时间不用的空调在使用前最好及时清理,建议每半个月清理一次滤网。一来是为了获得更洁净的空气;二来长期使用后滤网上面会聚集灰尘,导致进气和出气不畅,降低空调的性能,耗电量也会增加。
02
避免骤冷骤热
我们机体的适应力是有限的,如果从很热的环境突然进入到空调房内,或从空调房内突然进入很热的环境,机体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、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。
03
晚上把空调调成睡眠模式
睡觉时可以将空调设定为睡眠模式。睡眠模式会在睡眠期间逐步调高温度,既能避免睡眠时人体着凉感冒,又可节省电能。
以常用的设定6小时来计算,整晚可提高约3℃;再搭配定时关机,如早上6点起床,则5点左右即可关机,既利用了室内余温保持凉爽,还能节省不少的电费支出。
04
避免直吹身体
避免冷风直吹身体,尤其是头面部、膝盖、小腹、腰部等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位。如果直接对着头颈部吹,头皮温度下降,容易引起脑血管收缩,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,严重时可诱发中风。
05
风向朝上更制冷
开空调制冷时,最好把空调风向调为朝上,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。冷空气一般会向下走,热空气向上走,这样利用冷热空气自身的物理特性,会达到均匀舒适的室温。一般最适宜温度为26℃~28℃。
06
空调的出风口前放盆水
空调会将室内水分抽走,使空气变干燥。人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,口鼻、眼睛很容易变得干涩、酸胀。不妨在空调的出风口放盆水,能有效缓解干眼症状。
07
每天也要适当开窗通风
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,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补充氧气,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。
08
老人也要及时开空调
老人可能在“不觉得热”的情况下出现“隐性中暑”。随着年龄升高,老年人的皮肤温度感受器敏感性下调,对外界的温度、湿度的体感变得不明显,所以即便室温偏高,他们也可能感觉不到很热。
实际上,由于他们的身体体温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,长期处在高温高湿、不通风的室内环境,很容易出现脱水、散热不佳、体内电解质紊乱的症状,从而导致中暑。因此应该及时开空调,并保持室内适当通风。
来源:人民日报、健康时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